- · 《冶金与材料》栏目设置[05/29]
- · 《冶金与材料》收稿方向[05/29]
- · 《冶金与材料》投稿方式[05/29]
- · 《冶金与材料》征稿要求[05/29]
- · 《冶金与材料》刊物宗旨[05/29]
“活过来的”青铜峡铝业分公司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今年以来宁夏媒体多次报道,青铜峡铝业分公司浴火重生。标题似乎有点大,其实又很贴切。记者最初得到消息时,不禁深深地为之感叹:哇,真是不容易!这个一度成为宁夏“僵尸”企
今年以来宁夏媒体多次报道,青铜峡铝业分公司浴火重生。标题似乎有点大,其实又很贴切。记者最初得到消息时,不禁深深地为之感叹:哇,真是不容易!这个一度成为宁夏“僵尸”企业的公司到底是如何活过来的呢?
青铜峡,这个在中学教材里就能找到的西北黄河名城,几十年来始终依一家企业而兴,依一家企业而衰,这家企业就是始建于1964年的国家冶金部下属老国营企业、国内八大电解铝企业之一--青铜峡铝业。尽管1971年才建成投产,但凭其4000多员工、年产10万吨铝锭、铝合金等有色冶金建筑材料,始终是支撑青铜峡乃至宁夏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
“好汉不提当年勇”,青铜峡铝业分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刘海滨很健谈,说起话来思路清晰。尽管2000年和2004年15万吨和27万吨产能的三、四期工程以及2008年宁东电解铝节能环保改造项目57万吨投产,产能增加到115万吨,一度成为国内最大单体电解铝生产企业,职工也增至6000余人。哪曾想正是由于盘子搞得越来越大,几年后企业亏损越来越惨重。“老企业,能耗高、效能低,企业办社会负担重等诸多原因,经营状况起伏不定,2013年起每年亏损数亿元”。刘海滨说。
这家企业还有希望吗?这个问题一直是当地老百姓关注的话题。2008年12月与国家电投实施战略重组之后,青铜峡铝业分公司仍难以摆脱困境,负债率最高时达到120%。把脉问病,大环境使然,近些年全国电解铝生产企业大干快上,产能严重过剩。
在老百姓眼里,这家企业是不行了,但他们自己没有放弃!
“改革开放几十年,早该习惯找市场不找市长了,客观因素林林总总,难道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不能实现自救吗?”上级公司开“处方”,青铜峡分公司动“手术”,新一届党委班子调整方向、认准目标,立志“突围”。
两年来,青铝全体干部职工坚持高质量发展理念,大刀阔斧地走了三步“棋”:
其一,改革。从思想观念到机构设置进行优化重塑,整合精简机构,撤销、撤并、拆分多个生产车间,完成组织机构调整及中层干部、一般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去年至今共任免干部163人次,28名中层干部未被聘用,一般管理人员减少48人,实现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同时,加快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新提拔年轻干部20名,加强作风建设,强化干部队伍“头雁”意识。另一方面,加大绩效分配改革力度,强化电解生产核心意识,政策向生产一线、关键岗位倾斜,旗帜鲜明树立实干实绩的分配导向,一线绩效人均增幅达50%左右,提振了全员“精气神”,激发了工作“正能量”。
其二,攻坚。电解系列是青铝生存发展的基本盘,青铜峡分公司作为青铝的老基地是攻坚的重点和难点,分公司精选作风硬、观念新、懂技术、会管理的年轻干部充实电解一线技术力量,卯足干劲展开创新攻关,攻关团队围绕关键指标精耕细作,积极纳入创新元素,加快关键设备智能换代,将“双对标、双激励”管理工具融入安全生产全过程,无论车间还是班组执行新管理法,尤其在铸造、储存、运输和销售4各环节全面推行精细化管理,每吨生产成本降低230元,提升了生产运行效率。2019年,分公司电流效率同比提升2.85%;电解铝成本电耗同比降低495千瓦时/吨铝,吨铝完全成本同比降低1521元,原铝液产量同比增加1.25万吨;2020年1-8月份,克服新冠疫情影响,业绩逆势飘红,电流效率同比提升0.87%,电解铝成本电耗同比降低329千瓦时/吨铝,吨铝完全成本同比降低1374元,关键指标创造历史最好水平。
其三,“改道”。通过改革移交企业办社会的诸多职能,精干主业。引凤筑巢,延伸产业链,将铝产品、空置厂房等资源就地转化,原来铝产品客户主要分布在国内东南、西南,货款账期长、物流成本比较高,自2015年、2017年和2019年先后通过招商引资落地鑫电线缆、中原有色、宏宇铝业等下游深加工企业,通过合作,将铸造环节优化给下游企业,缩短生产链条,降低铸造成本,足不出门实现“内循环”,更何况分公司近几年铝棒、合金锭、铝板带等所延伸的产业链产品也搞得有声有色,也为青铝走出困境奠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改革,攻坚,“改道”。业内人评说,青铜峡铝业分公司的这三步“棋”,应该是其“起死回生”的神来之笔。“都说找市场不找市长,可是政府对我们的支持是不能忘的。”刘海滨告诉记者,与历任领导一样,青铜峡市委书记张自力上任第二天就到青铜峡铝业分公司现场办公,为企业脱困“问诊把脉”。最棘手的自然是“三供一业”移交问题,即供水、供暖、供气和物业管理,还有土地占用税、区域绿化等等,政府慷慨解囊全盘接管,这个400万,那个1700万,都东一块西一块,统下来费用大数5000余万,对于发达市县区不以为然,可对一个西北内陆小城市,可谓是件“咬牙跺脚”之举。
文章来源:《冶金与材料》 网址: http://www.yjyclzz.cn/zonghexinwen/2020/1110/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