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冶金与材料》栏目设置[05/29]
- · 《冶金与材料》收稿方向[05/29]
- · 《冶金与材料》投稿方式[05/29]
- · 《冶金与材料》征稿要求[05/29]
- · 《冶金与材料》刊物宗旨[05/29]
冶金先进技术装备创新推进会在中国一重召开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东北网8月26日讯 初秋的北国,云淡风轻;美丽的鹤城,嘉宾云集。8月25日,2020年高质量发展·装备与钢铁同行冶金先进技术装备创新推进会在中国一重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
东北网8月26日讯 初秋的北国,云淡风轻;美丽的鹤城,嘉宾云集。8月25日,"2020年高质量发展·装备与钢铁同行"冶金先进技术装备创新推进会在中国一重召开。
此次会议由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主办,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承办,中国冶金报社协办。会议以"强化自主能力,赋能钢铁强国"为主题,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加快自主创新步伐,巩固钢铁产业优势,更好地推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委书记孙珅,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二司二级巡视员梅祖保,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明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执行会长何文波出席活动并先后致辞。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屈秀丽主持会议。
孙珅在致辞时说,作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工业基地,齐齐哈尔市装备工业始于建国初期国家"南厂北迁"总体战略布局,拥有中国一重、中车齐车等一批国之重器,多项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代表国家装备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近年来,齐齐哈尔着力打造装备和食品两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将装备制造业细分为装备制造整机、金属新材料、基础零部件3个产业强力推进,对这些产业强化政策、人才、电力等要素保障,加速构建完整的产业链生态圈。同时,我们正抢抓国家加强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制造研发机遇,与哈工大深入合作打造全国精密超精密加工基地,推动齐齐哈尔市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发展,努力走出一条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发展之路。装备制造和冶金行业企业应当共同承担起维护国家产业安全的时代重任,在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部件制造和研发平台共享等方面形成整体合力,促进装备和钢铁行业协同发展,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刘明忠在致辞中说,中国一重始终以振兴民族工业和服务国家战略为己任,是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科技安全和产业安全的重要骨干力量。特别是在冶金装备领域,中国一重深入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交流,深耕装备技术创新,突破了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积淀了坚实而深厚的技术创新基础,具备了冶金全流程设备的设计、制造、工程总包和服务能力,开发了一系列具有一重特色的囊括冶炼、连铸、轧制在内的高端冶金成套设备,开展了众多国内外大型冶金工程总包项目。目前,中国一重已发展成为冶金企业全流程设备供应商,是我国少数具备向国内外钢铁企业,提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套轧制设备的制造商。中国一重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中国一重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重要部署,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在产业报国和科技强国伟大实践中,对标世界一流,加强前沿探索和前瞻布局,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提升行业支撑能力,不断用严格的质量管理、完善的过程控制、精湛的制造技术和优质的售后服务来回报广大钢铁行业客户的信任。
何文波致辞并作主旨发言。他表示,中国钢铁工业通过学习、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短板依然突出。要将核心技术攻关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既要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卡脖子"钢铁材料和核心技术装备,又要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还要通过前瞻性、原创性的创新成果提升产品开发、产业升级的先发优势和后续劲头。要将绿色化和智能化作为科技发展的两大主题,在智能制造领域,钢铁工业需要充分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产业革命契机,将智能传感器、第五代移动通信、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大数据与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融入钢铁制造和运营决策过程中,全面培育钢铁发展新动能。要将创新生态圈建设作为科技发展的切入点,以"育主体、建模式、造环境"为重点,培育和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构建协同创新模式,营造宽松有序的创新环境,逐步建成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创新生态圈。
梅祖保在致辞时围绕"十四五"重大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过程当中的一些思考与体会,讲了三点意见:一是加快重大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时不我待,必须充分认识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所面临的新环境新形势,深刻把握重大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新特点新要求。二是准确把握重大技术装备高质量发展重点和方向,着力构建新型产业创新生态和新型产品应用生态,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模式升级、效率提升、结构优化。三是大力推进钢铁材料与装备制造协同创新,加强产业链协作,加快供应链协同,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文章来源:《冶金与材料》 网址: http://www.yjyclzz.cn/zonghexinwen/2020/0827/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