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冶金与材料》征稿要求[05/29]
- · 《冶金与材料》投稿方式[05/29]
- · 《冶金与材料》收稿方向[05/29]
- · 《冶金与材料》栏目设置[05/29]
- · 《冶金与材料》刊物宗旨[05/29]
五大院士齐聚!共论“科技推动冶金材料行业高质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徐可可 3月30日、3月31日、4月2日,4月7日,由中国金属学会推出的“中国冶金材料大讲坛” 视频公益讲座第一期院士主题报告会成功举办, 干勇、刘玠
中国冶金报 中国钢铁新闻网
记者 徐可可
3月30日、3月31日、4月2日,4月7日,由中国金属学会推出的“中国冶金材料大讲坛” 视频公益讲座第一期院士主题报告会成功举办,干勇、刘玠、王海舟、王国栋、殷瑞钰5位院士先后以“科技推动冶金材料行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为广大冶金科技工作者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的科技盛宴。报告会在线观看人数超过2万人次,拉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与院士们的距离,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欢迎,反响强烈。
干勇在报告中通过分析疫情对钢铁行业的影响,指出疫情过后钢铁企业将面临库存高企、成本上升、资金承压、效益堪忧等问题,未来智能制造、实质性联合重组、低碳技术、环保改造等将是推动行业发展的主要方面。对于钢铁行业未来发展,干勇提出了有序化、绿色化、智能化、国际化和标准化“十五字”建议。交流环节中,他针对中小企业面对疫情如何生存、钢铁企业进军海外市场等问题一一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刘玠指出,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拓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目前已成为国家的发展战略。他重点介绍了人工智能在冶金工业的应用案例,包括远程管控一体化、可视化工厂、高度自动化和操作无人化(UACS)、冶金工业数据收集及筛选、人-机-料-资金-信息的一体化、冶金智能制造决策支持系统等技术。他认为,人工智能是一种颠覆性的技术,但目前还处在“弱智阶段”,不能夸大其作用,建议应抓住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生态环境建设、数据积累,同时推进应用领域的开发。
王海舟从国家质量基础支撑体系的战略出发,分析了我国冶金材料产业面临的挑战,详述了我国以评价为导引、标准为基础、数据为依托的冶金材料产业质量基础支撑体系构架,以及评价、标准和数据三者关系。他还就标准国际化、认证、评价等问题回答了观众提问。
王国栋从推动钢铁行业实现“绿色、智能、高质、服务”战略转型角度出发,对我国冶金工业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分享了12项影响冶金工业未来发展的前沿关键技术。对观众提出的无头轧制技术推广难点问题,王国栋表示,关键在于智能化,建立炼钢、连铸、轧制一体化的动态数字孪生模拟最为重要。
殷瑞钰从我国钢铁工业的使命与责任谈起,对未来中国钢铁工业,特别是技术进步、结构升级作了战略性的研判。他强调绿色化和智能化是全球钢铁工业发展的共同目标和任务,对我国而言,钢铁产品品牌化和钢铁企业功能的拓展也是重要的命题。从我国钢铁工业的综合实力、绿色化发展、钢厂智能化、新冶金学学科体系几个方面作了重要阐述。强调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和循环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重要内涵;钢厂智能化是涉及上下游全产业链的智能化设计、制造、供销和服务,是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的协同优化,其本质是建立一个信息物理融合系统;鉴于冶金生产过程的实质是在开放、动态的流程系统中进行,因此从宏观角度,在融合微观、工艺基础上建立一个集成化、工程化的冶金学新分支--《冶金流程工程学》推动冶金工业绿色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非常必要,并着重讲解了冶金工程流程学的含义、物理本质、本构特征、运行动力学等知识体系。殷院士的报告,宏观与微观结合,脉络清晰,为我国钢铁工业绿色化、智能化和冶金学科的发展指引了方向。
5位院士的报告内容丰富全面,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广大科技工作者纷纷在直播间留言,表示报告高屋建瓴,讲解深入浅出,大家获益匪浅。全国工商联,辽宁、黑龙江、山东、江苏、广东等地方科协,部分全国学会、冶金高校,辽宁省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建设工程中心,辽宁省多个园区,鞍山市,太钢团委,中信特钢研究院等几十家相关单位线下组织进行了集体收看,有些单位后续还将组织开展大讨论。
“中国冶金材料大讲坛”视频公益讲座由中国金属学会定于3-5月分期推出,第一期院士主题报告会结束后,后续将分期推出材料和产品技术、工艺技术等多方面的专题报告会。该系列讲座旨在邀请多位院士专家、科技带头人就疫情期间和疫情后冶金和材料科技发展方向、产业关键共性技术进行专业分析,以共同应对风险挑战,推动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章来源:《冶金与材料》 网址: http://www.yjyclzz.cn/zonghexinwen/2020/0529/343.html
上一篇:冶金耐火材料的技术概念
下一篇:久泰冶金:材料装备企业进阶世界一流的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