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冶金与材料》栏目设置[05/29]
- · 《冶金与材料》收稿方向[05/29]
- · 《冶金与材料》投稿方式[05/29]
- · 《冶金与材料》征稿要求[05/29]
- · 《冶金与材料》刊物宗旨[05/29]
基于“四链贯通”高职冶金专业群进阶式实践教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0 引言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
0 引言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新材料等十大重点发展领域,这些领域需要70种左右的关键基础材料做支撑,其中超过半数是高端冶金新材料。面对这一新挑战,传统的冶金企业急需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国务院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强调,要推动山西省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向中高端突破,这些都对冶金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冶金行业具有规模大、危险性高等特点,而生产企业又以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多数不愿接收学生实习,导致高职冶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难以更好满足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的需求。为此,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2007年开始与企业实施校企双主体联合培养,经过多年实践与完善,形成了“双元育人、岗位成才”为特征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了基于“产业-创新-教育-人才”四链贯通“”进阶式实践教学体系。
1 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内涵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1],是指在一定理论指导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对组成实践教学的各个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合理的课程设置和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的合理配置,建立起来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承、着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学内容体系。
2 现代学徒制下“”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2.1 “1个目标”
作为实施高等职业教育主阵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其核心目标。本项目以“双主体育人”为切入点,以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以良好的实践条件、与生产实际相对接的实践内容、有效的实践管理、“双导师”教学团队、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校企共赢的机制体制,紧紧围绕这个目标展开工作。
2.2 “2个主体”
两个主体是指职业院校为教学主体,生产企业为实践主体的“双主体”育人方式,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是在职业院校和企业轮流进行。比如,“建邦班”、“石横班”学生,“招生”即“招工”,入校时就与学院、企业签订三方协议,学院与山西建邦集团同为培养主体,学生在校为生,在企为徒,学习期间,企业发放1400~2000元/月的津贴。第1、2学期主要以学校培养为主,校内教室、实训室为培养场所,进行文化基础知识与专业通用技术的学习;第3、4、5学期在校学习与企业跟岗实习交互进行,“双主体”培养;第6学期,以企业培养为主,赴企业顶岗实习,并进行岗前培训和入职考核,顺利实现学生从“学徒”到技术技能型“员工”的转变。
2.3 “3个平台”
2.3.1 校内实训平台
冶金技术专业拥有冶金生产实训中心1个,可以进行烧结与球团等项目的实习实训与配料优化等技术服务;有金相实训室、热工实训室、冶金模拟实训室各1个,能够完成金相试样制作、燃料发热值测定、钢铁生产工艺流程的认知等实训项目;有与职场环境相一致的冶金生产工控室4个,冶炼工艺模拟实训室2个,全息、全境展示钢铁生产设备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全程训练钢铁冶炼核心岗位操作技能。
2.3.2 企业实习平台
太原钢铁集团公司、山西建邦集团等12家知名企业,是冶金技术专业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识岗体验在太钢进行;跟岗训练与顶岗实战在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进行,并由企业安排工程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2.3.3 实践信息平台
冶金专业拥有与山东星科教育集团共同研发的钢铁生产仿真实训系统1套;精品在线开放课程8门;仿真实训教材5本;冶金生产10个核心岗位操作演示动画(录像)、冶金生产核心岗位操作规程、核心工种技能鉴定试题库各1套等。
三个平台为冶金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显著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4 “4个环节”
2.4.1 识岗体验
为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患意识和对任务的认知水平,识岗第1天学习钢铁生产基本知识进行安全教育和理论讲授。第2~3天组织学生在太原钢铁集团等公司的焦化厂、烧结厂、炼铁厂、炼钢厂等进行现场识岗体验。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钢铁生产制造链的工艺流程、工作环境和职业特点等,培养学生的专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第4~5天则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使用彩色纸张、泡沫等材料来制作钢铁生产某一环节的平面或者立体的工艺流程模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6天则进行作品展示并汇报交流,目的是鼓励学生质疑问难、交流沟通,在互动的过程中,进行思维碰撞,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
文章来源:《冶金与材料》 网址: http://www.yjyclzz.cn/qikandaodu/2020/0728/411.html
上一篇:新型自动倾翻钢包小车结构设计
下一篇:欢迎订阅2020年《天津冶金》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