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新媒体技术与应用型本科院校冶金类专业核心课

来源:冶金与材料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我校冶金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核心阵地,担负着激发学

我校冶金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和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试点专业,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高校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核心阵地,担负着激发学生创新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任,尤其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目标的能否实现。因此,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对创新人才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2]。

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催生了新媒体技术。该技术以数字网络、多媒体等为载体,通过互联网、卫星等渠道,电脑、手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3],具有生动、直观、信息量大的特点,且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阅读、下载和点播。因此,该技术正在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我们获取信息、 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大学生是一个年轻的群体,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所以新媒体已经充斥了大学生的生活,导致学生更容易屏蔽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课堂,而选择具有主动权的网络世界。因此,及时转变教学观念、通过刺激视觉、 听觉等感官而改善教学效果,将课堂教学内容和新媒体有效融合迫在眉睫。

1 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知识与实践锻炼结合不够

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如炼铁、炼钢,知识点多、逻辑性差、比较抽象,学生掌握难度大。虽然在大二上学期和大三下学期分别安排有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但是出于安全考虑,现场不允许学生顶岗实习,对冶炼工艺流程和设备的功能、 构造、 操作等无法做到全面分析和深入理解。

1.2 教学内容与行业动态结合不够

科技的进步促使冶炼过程的工艺、 设备和方法的发展与改进,但大平台、 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决定了专业课程教学课时的缩减,导致新技术、 新工艺及其在企业的应用情况等学科前沿知识引入不够,不利于学生对专业课程的理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3 授课方式相对单一,互动环节少

鉴于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要求高、 教学任务重、 教学学时少的特点,目前基本上采用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弱、 课堂教学参与性低,教师不能及时获取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反馈,也就无法对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调整,而学生积累的难点会越来越多,最终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与动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更是无从谈起。这必将导致学生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对就业能力和工作能力有重要的影响。

2 课程教学融合创新的思路与措施

通过以适当的方式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改变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达到教学融合创新的目的。

2.1 课程信息化教学团队建设

以课程为单位建立信息化教学团队—教学改革目标明确、改革思路清晰、团队凝聚力强、人员稳定、年龄结构合理、教学效果好。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学观念、 积极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密切关注学科发展前沿,实现老教师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和青年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 新媒体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的探索,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与教学效果的改善[4-5]。

2.2 网络虚拟平台的利用

冶金企业冶炼设备多为密闭容器,不能直接观测到炉料的变化情况和物理化学反应过程。通过利用钢铁大学()的网络平台和我校的钢铁制造虚拟仿真实验中心的虚拟实验室,熟悉高炉炼铁、转炉/电弧炉炼钢、 炉外精炼和连续铸钢等工序的设备、工艺特点、技术参数,完成高炉炼铁、氧气转炉炼钢、电炉炼钢、炉外精炼和连铸模拟,按要求冶炼出普通建筑用钢、TiNb 超低碳汽车用钢等。学生通过这种方式将零散的知识点凝结成一体,全方位多视角熟悉冶炼过程与特点,锻炼学生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由世界钢铁协会发起的基于网络炼钢平台的“模拟炼钢挑战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实践能力[6-7]。截止2018年,我校学生已获得1 次世界冠军,2 次世界亚军,2 次世界第三,社会影响巨大。

2.3 微课资源的建设

冶金类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点多且分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无法做到完全理解与掌握。而微课由于具有主题突出、内容精炼、学习时间灵活的特点,可供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巩固之用,达到强化学习效果的目的。通过研究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梳理课程的知识点,选择具有典型性、 先进性的现场素材融入微课资源,增加教学活动的生动性、灵活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8]。

文章来源:《冶金与材料》 网址: http://www.yjyclzz.cn/qikandaodu/2020/0718/376.html



上一篇:冶金电气设备安装工程安装调试要点
下一篇:冶金机械自动化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sup>*</s

冶金与材料投稿 | 冶金与材料编辑部| 冶金与材料版面费 | 冶金与材料论文发表 | 冶金与材料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冶金与材料》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